热门站点| 世界资料网 | 专利资料网 | 世界资料网论坛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首页

天津市工伤职工停工留薪期管理办法(试行)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06 13:18:02  浏览:9997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天津市工伤职工停工留薪期管理办法(试行)

天津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天津市工伤职工停工留薪期管理办法(试行)
  津劳办[2003]449号

  第一条 为加强和规范本市工伤医疗的管理,保障工伤职工医疗、康复的合法权益,根据《工伤保险条例》和《天津市工伤保险若干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的(含视同工伤情形),用人单位应采取积极措施,尽快将工伤职工送到签订服务协议医疗机构救治。情况紧急时,可以先到就近的医疗机构急救。经治疗,渡过不稳定期后,应按规定及时转入协议康复医疗机构进行恢复性治疗。

  第三条 工伤职工在救治和恢复性治疗阶段实行停工留薪期。停工留薪期是指职工发生工伤或者患职业病的,需要暂停工作接受工伤医疗,领取原工资福利待遇的期限。停工留薪期含不稳定期和恢复期。不稳定期是停工留薪期的前期阶段,指工伤或者患职业病人员在初诊医院抢救治疗时间内伤情尚未稳定,可随时发生影响愈后变化的时期。恢复期是指工伤或者患职业病人员经治疗,伤情平稳,逐渐恢复好转的时期。

  第四条 工伤职工停工留薪期由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根据《天津市工伤职工停工留薪期分类目录》与医疗机构出具的诊断证明确认。经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的工伤职工停工留薪期应以书面形式通知工伤职工、用人单位和经办机构。

  第五条 对于多部位或组织器官受到损害,以受损部位对应停工留薪期时间长的计算停工留薪期。各受损部位停工留薪期时间不得累加。

  工伤职工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伤情严重或情况特殊,经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不得超过12个月。

  未列入目录的伤害部位,以临床治愈或者经治疗相对稳定的时间为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6个月。

  第六条 工伤职工停工留薪期满,不能恢复工作仍需治疗的,工伤职工或者用人单位应当提前向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延长停工留薪期的鉴定申请,由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是否延长工伤停工留薪期。鉴定结论做出前,工伤职工仍可享受工伤停工留薪期待遇。

  第七条 对工伤职工申请延长工伤停工留薪期的,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应当及时组织有关专家,根据工伤职工受伤部位实际愈合情况做出结论。

  工伤职工停工留薪期满,又未提出延长停工留薪期鉴定申请的,用人单位可以暂停停工留薪期的工资福利待遇。经办机构暂停支付工伤医疗费用。待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为其鉴定后,按其鉴定结论,享受相关待遇。

  第八条 工伤职工旧伤复发的停工留薪期确认,由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按本规定第四条执行。

  第九条 本办法自2004年1月1日起施行。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海关总署关于加强特种车辆归类审批的通知

海关总署


海关总署关于加强特种车辆归类审批的通知
 
(1996年5月7日 署税[1996]375号)


广东分署,各直属海关:
  自国务院取消对汽车的优惠政策后,一些单位将特种运输车甚至普通运输车按特种用途车辆申报,以享受免税或低税率。为加强对特种车辆的税收征管,严格执法、统一归类,现将海关税则中有关特种车的归类问题明确如下:


  一、特种车辆的定义:
  对特种车辆,“协调制度税则”及其“注释”已有明确定义。税号8705特种车系指特制或经改装、固定配有用于特定用途的各种装置,不是以载人或运货为主要目的的特种用途机动车辆。
  指挥车、囚车、保温车、冷藏车或液罐车等虽属特种运输车,但主要以载人运货为主要目的,不符合税号8705项下特种用途车的定义,应分别归入税号8703和8704。


  二、对特种车辆的具体解释
  (一)现行税则已列名或“注释”中有明确规定的特种车辆有:道路清扫车、洒水车、起重车、移动式钻机、混凝土搅拌车、发电车、雷达车、探照灯车等。
  (二)税号8705.9010所称无线电通信车是指在车内固定安装有无线电收信、发信系统、天线或固定安装有车载电话交换机、天线、必要的测试仪表设备、蓄电池或其他供电装置的车辆。上述车辆实际上是一种车载式通信站,它可用于抢险救灾、野外流动施工作业或战备等群体作业用。
  仅装有无线电话、对讲机等通讯设备的车辆不符合上述条件不能按无线电通信车归类。
  (三)税号8705医疗车系指设有手术室、并配有麻醉设备及其他外科器具的流动诊疗车。[1986]署税字第429号文关于救护车可比照医疗车归类征税的规定仍可执行。各关应严格按文件规定予以查验,并一律报总署关税司审批后执行。


  三、为加强税收征管,对在税则中以及“协调制度注释”中有明确规定的特种车进口时监管部门应认真检验,并由各直属海关征税职能处统一归类审批。 
  对由轿车、越野车、客车(含面包车)、货车等车辆改装的特种车,以及外商投资企业申请免税进口的特种车辆,一律由各直属海关上报总署统一审定归类。直接军事装备进口的车辆仍按署监-[1993]1536号通知规定报总署审批。
  所有上述由总署审定的特种车辆各关应一律随附车辆样本、说明书和有关照(图)片资料。
  特此通知。

关于转发市财政局市教育局扬州市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收学杂费实施细则(试行)的通知

江苏省扬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扬府办发〔2006〕86号



关于转发市财政局市教育局扬州市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收学杂费实施细则(试行)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各委、办、局(公司),市各直属单位:
  市财政局、市教育局制定的《扬州市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收学杂费实施细则(试行)》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二OO六年九月一日



扬州市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收学杂费实施细则(试行)

第一条 为做好我市农村义务教育免收学杂费工作,根据《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省财政厅省教育厅江苏省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收学杂费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苏政办发[2006]67号)文件精神,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 自2006年秋季新学期开始,全市范围内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免收学杂费。具体对象为:在宝应县、高邮市、江都市、仪征市、邗江区辖区内所有公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就读的学生;在上述区域范围内经教育行政部门批准的民办学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
市区(广陵区、维扬区、开发区、市直)范围内下列五类学生免收学杂费:(1)在市区范围内农村乡镇(街道)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就读的学生;(2)在教育部门按就近入学划分的施教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就读的农村户口学生;(3)在最近5年内因征地、拆迁安置后户口性质发生变化的原广陵区、维扬区、开发区范围内农村户口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4)进城务工就业的农民子女中符合有关规定到公办学校就读的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5)在经教育主管部门批准的民办学校就读的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
第三条 免费项目为:杂费及信息技术费。免费标准为:杂费,小学84元/生/学期,初中120元/生/学期;信息技术费,小学3-6年级20元/生/学期,初中30元/生/学期。省财政安排的免收学杂费补助资金必须全部用于学校的公用经费开支。
第四条 实行义务教育免收学杂费后,财政对学校(包括民办学校)按实际免收学杂费数额安排补助资金。宝应、高邮、江都、仪征、邗江等县(市、区)除省级财政补助部分资金外,其余由各县(市、区)财政负担;广陵区、维扬区、开发区三个区属学校由各区财政负担;市直学校由市财政负担。
第五条 从2006年秋学期起,每学期开学后10日内,由教育行政部门核实汇总各学校本学期分年级享受免费学生人数并报财政部门,财政部门审核测算安排专项补助资金,按时下达给各学校。
第六条 实行义务教育免收学杂费后,公办学校只能按“一费制”规定收取课本费、作业本费两项代收费项目和寄宿生住宿费,不得再向学生收取其他应由学校提供的公共性服务费用。学校代学生购买课本、作业本,应据实结算,严禁收取任何形式的“回扣”和手续费等费用。违反者按乱收费严肃处理,并追究教育主管部门领导和学校校长的行政责任。民办学校要在现有实际收费水平基础上,按公办学校免收学杂费标准减收学生学费,今年秋季新学期已收取的必须及时全额清退,且不得擅自提高收费标准,不得以任何形式增加学生经济负担。
第七条 财政安排的免收学杂费补助资金和预算内生均公用经费拨款的支付,均按照国库集中支付有关规定办理。
第八条 财政安排的免收学杂费补助资金只能用于学校教学业务与管理、教师培训、实验实习、文体活动、水电、交通差旅、邮电费开支,仪器设备及图书资料等购置,房屋、建筑物及仪器设备的日常维修维护等;不得用于教职工工资、津贴、福利、社保、医保和代课教师工资,不得用于基建开支,不得用于偿还历史欠债以及上缴各级政府行政部门。
财政部门要统筹管理好省和本级安排的免收学杂费补助资金,严禁任何部门、单位以任何理由截留、滞留、挤占和挪用,确保补助资金及时拨付到学校,确保农村中小学正常运转的需要。财政部门要于8月上旬预拨部分资金到学校,以保障学校在暑期开展教师培训、校舍维修、设备用品购置和新学期开学准备等工作所必需的费用开支。
第九条 财政部门在安排分配免收学杂费补助资金时要做到公开透明,接受社会监督;要会同教育等有关部门对享受免费义务教育的学生人数、资金使用、管理以及免费后农村中小学的收费情况进行定期检查,总结和推广好的经验,及时研究解决各种新情况、新问题,确保农村义务教育免费政策真正落到实处。
第十条 各地应将免收学杂费政策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监督。财政、教育等部门要加强对免收学杂费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以确保免收学杂费工作顺利推进。
第十一条 本实施细则自2006年秋季新学期开学起执行。
第十二条 本实施细则由市教育局、财政局负责解释。



版权声明:所有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京ICP备140172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