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站点| 世界资料网 | 专利资料网 | 世界资料网论坛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首页

武汉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公共卫生建设的决议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06 20:45:38  浏览:9450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武汉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公共卫生建设的决议

湖北省武汉市人大常委会


武汉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公共卫生建设的决议
(2003年6月26日武汉市第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



  武汉市第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市人民政府关于防治非典型肺炎工作情况及加强公共卫生工作意见的报告。会议认为,面对突如其来的非典型肺炎疫情,市人民政府在省、市委的领导下,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和要求,依法及时采取防治措施,加强组织领导,广泛发动群众,应对得当,工作落实,经过全市上下特别是广大医务人员的共同努力,有效地控制了非典型肺炎在我市的传播,取得了我市防治非典型肺炎工作的阶段性胜利,保护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受到全市人民的充分肯定。

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的复杂性和反复性,牢固树立长期作战的思想,继续加强领导,进一步落实和完善防范措施,依法防治,科学防治,群防群控,严肃纪律,明确责任,扎实工作,夺取抗击非典型肺炎的最后胜利。

为了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害,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促进我市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必须加强公共卫生建设。特作如下决议:

一、从维护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高度出发,切实加快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

  加快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对保障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提高全社会卫生水平和文明程度,改善投资环境,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发展具有公益性、社会性、公平性的公共卫生事业,是人民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责。各级政府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指导,从维护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高度出发,坚持把发展公共卫生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制定并落实发展规划,逐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改善公共卫生服务和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所提出的要求。要切实加强领导,制定保障措施,加快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市、区人民政府所属职能部门要增强责任心和使命感,按照各自职责抓好公共卫生工作的落实。各级人大常委会要加大监督工作力度,认真检查关于公共卫生计划的落实情况,促进我市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二、认真贯彻执行公共卫生法律法规,建立健全公共卫生体制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和地方相继制定了一系列关于公共卫生方面的法律法规,为加强公共卫生工作奠定了法制基础。当前,各级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要认真学习和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明确法律法规赋予的职责,做好传染病预防和其他公共卫生工作,防范突发事件的发生,保证各项法律法规得到有效实施。

  市人民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要认真总结防治非典型肺炎工作的经验,深化改革,建立健全公共卫生体制。建立公共卫生目标管理系统,做到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目标明确,责任到人;建立突发公共卫生预警机制,保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高效、有序地进行;建立健全畅通、准确的市、区、街道(乡镇)、社区(村)四级疾病信息网络;建立和完善疾病预防控制、应急救治体系,配备必要的医疗救治物资、技术设备和人员,提高医疗卫生机构对突发事件的救治能力;建立公共卫生特别是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财政保障措施,优先保证农村和城市中困难群众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基本防治需要。

三、增加投入,加强公共卫生基础建设

  公共卫生工作要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各级政府要加大公共卫生事业经费的投入,逐步改变公共卫生设施落后的状况,使公共卫生事业与国民经济协调发展。

  要改善城市公共卫生设施,建设和管理好公厕、垃圾收集、处理等环卫设施;加强水环境的保护和污水的处理,特别要重视和监督对有毒有害污水、废弃物的排放和处理,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加强和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满足群众基本卫生服务需求;加强农村卫生组织建设,加快农村改水改厕步伐,建立适应新形势要求的卫生服务体系和医疗保健体系,

  提高农民医疗保健水平;加强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心血站和传染病、职业病防治等机构的建设,按照经常性预防和突发性事件处置的需要增添仪器设备,保障必要经费;加强医疗急救中心和妇幼保健等工作;加强公共卫生科学技术研究和应急医疗卫生队伍建设。

四、加强爱国卫生工作,提高城乡公共卫生水平

  要完善组织机构,制定工作目标,落实具体措施,坚持不懈地抓好群众性、社会性的爱国卫生工作,组织动员广大人民群众自觉革除危害健康、污染环境的陋习,逐步形成讲文明讲卫生讲科学的良好风尚。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有步骤、有重点地对随地吐痰、乱扔垃圾、污染环境的问题,饮食摊点、夜市排档、集贸市场食品卫生问题等,综合运用教育、法制、经济、行政等手段,集中力量逐项整治,并加以巩固和规范,逐步提高城市的管理水平和卫生水平。

要广泛开展卫生健康教育、社会公德教育和全民健身活动,普及卫生科学知识,发动群众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文明生活方式,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要注意抓好爱国卫生的基础工作,充分发挥单位、社区、村镇等基层组织的作用,落实“门前三包”,开展灭“四害”活动,清除卫生死角,推进“清洁武汉,美化家园”活动向纵深发展,共同创造优美的城市环境和居民生活环境。

五、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依法强化公共卫生管理

  要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使全市各级国家机关、社会各组织、单位和全体公民自觉履行法定的公共卫生义务;各新闻单位要加大卫生法制宣传教育力度,无偿地开展公共卫生公益性宣传;教育部门要在学校开设公共卫生教育和法制教育课程,增强学生公共卫生意识和法律意识。

  要加快公共卫生事业的立法步伐,认真研究和加强公共卫生工作中带有普遍性、共同性的问题,制定地方性公共卫生法规和政府行政规章,推进公共卫生事业法制化。各级政府要运用法制手段管理好公共卫生事务,认真贯彻《武汉市执法责任制工作条例》,加强公共卫生行政执法和执法监督。各级人大常委会要认真开展执法检查和监督,对不作为和乱作为的行为坚决予以追究。要加强公共卫生行政执法队伍建设,保障行政执法人员的基本工作需要。要加大环境保护、传染病防治工作的执法力度,强化对食品卫生和安全的检查,依法取缔无证饮食摊群,严肃查处无照生产经营食品和生产经营劣质食品的行为,对造成严重后果的要加重处罚;依法制裁破坏公共卫生设施的违法犯罪分子,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和城市管理秩序。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国家开发银行关于印发《国家开发银行外币业务会计报表并表方法》(试行)的通知

国家开发银行


国家开发银行关于印发《国家开发银行外币业务会计报表并表方法》(试行)的通知
国家开发银行



各厅、局、直属单位:
根据有关财务、会计制度规定和我行外币业务会计报表编报的需要,制订了《国家开发银行外币业务会计报表并表方法》,现予印发,从1995年8月1日起试行。
试行中有何情况和问题,请及时反馈到财会局。

附件:国家开发银行外币业务会计报表并表方法
一、关于外币会计报表折算:
为了定期编制国家开发银行完整的会计报表,对于境内外以外币表示的会计报表,均应按一定的方法折算为以记帐本位币表示的会计报表加以合并汇总。
外币是指记帐本位币以外的货币。外币会计报表折算是指记帐本位币以外的货币表示的会计报表折为以记帐本位币表示的会计报表。
二、关于资产负债表:
1.所有资产、负债类项目均应按照会计报表报表日国家公布的外汇牌价中间价折算为记帐本位币。
2.所有者权益类项目除“未分配利润”项目外,均按照历史汇率折算为记帐本位币。
3.“未分配利润”项目以折算后的利润分配表中该项目的数额作为其数额列示。
4.折算后资产类项目与负债类项目和所有者权益类项目合计数的差额,作为报表折算差额在“未分配利润”项目后单独列示。
5.年初数按照上年折算后的资产负债表的数额列示。
6.对收到投资者的外币投资,因汇率变动而产生的折合记帐本位币与投入时的外汇牌价折合记帐本位币的差额,记入资本公积金。
7.对长期投资中内部债券投资与应付债券抵消时发生的差额,应当作为合并价差处理。当长期投资中债券投资的数额高于相对应的应付债券的数额,编制会计分录时,应当借记“合并价差”项目,贷记“长期投资”项目;当长期投资中内部债券投资的数额低于相对应的应付债券的数
额,编制会计分录时,应当借记“长期投资”项目,贷记“合并价差”项目。
三、关于损益表
1.损益表所有项目和利润分配表中有关反映发生额的项目应当按照会计报表报表日国家公布的外汇牌价中间价折算为记帐本位币。
2.利润分配表中“净利润”项目,按折算后损益表该项目的数额列示。
3.利润分配表中“年初未分配利润”项目,以上一年折算后的期末的“未分配利润”项目的数额列示。
4.利润分配表中“未分配利润”项目,按折算后的利润分配表中的其他各项目的数额计算列示。
5.上年实际数按照上期折算后的损益表和利润分配表的数额列示。
6.根据《国家开发银行财务管理暂行办法》第四条规定,我行外币业务不核算“营业税金及附加”,定期并表后用本位币统一计提、缴纳、核算,外币“营业利润”为含税利润。
四、关于试算平衡表
按照以外币登记的总帐和有关明细帐户数字填列并上报。(即不再同时折算为人民币来反映并上报)

附:会计报表格式(国家开发银行资产负债表、国家开发银行损益表)
国家开发银行资产负债表
编制单位: 199 年第 季度 开财金表01表
-------------------------------------------------------------------
| 资 产 |行次|美 元|折算汇率|人民币| 负债及所有者权益 |行次|美 元|折算汇率|人民币|
|--------------------|--|---|----|---|------------|--|---|----|---|
|流动资产 | | | | |流动负债: | | | | |
|--------------------|--|---|----|---|------------|--|---|----|---|
| 现金及银行存款 | 1| | | | 短期存款 |33| | | |
|--------------------|--|---|----|---|------------|--|---|----|---|
| 存放中央银行款项 | 2| | | | 向中央银行借款 |34| | | |
|--------------------|--|---|----|---|------------|--|---|----|---|
| 存入同业款项 | 3| | | | 同业存放款项 |35| | | |
|--------------------|--|---|----|---|------------|--|---|----|---|
| 拆放同业 | 4| | | | 同业拆入 |36| | | |
|--------------------|--|---|----|---|------------|--|---|----|---|
| 折放金融性公司 | 5| | | | 金融性公司拆入 |37| | | |
|--------------------|--|---|----|---|------------|--|---|----|---|
| 短期贷款 | 6| | | | 应解汇款 |38| | | |
|--------------------|--|---|----|---|------------|--|---|----|---|
| 进出口押汇 | 7| | | | 汇出汇款 |39| | | |
|--------------------|--|---|----|---|------------|--|---|----|---|
| 应收帐款 | 8| | | | 应付帐款 |40| | | |
|--------------------|--|---|----|---|------------|--|---|----|---|
| 减:坏帐准备 | 9| | | | 其他应付款 |41| | | |
|--------------------|--|---|----|---|------------|--|---|----|---|
| 其他应收款 |10| | | | 应付工资 |42| | | |
|--------------------|--|---|----|---|------------|--|---|----|---|
| 短期投资 |11| | | | 应付福利费 |43| | | |
-------------------------------------------------------------------

续表
-------------------------------------------------------------------
| 待处理流动资产净损失 |12| | | | 应交税金 |44| | | |
|--------------------|--|---|----|---|------------|--|---|----|---|
| 一年内到期的长期投资 |13| | | | 应付利润 |45| | | |
|--------------------|--|---|----|---|------------|--|---|----|---|
| 流动资产合计 |14| | | | 预提费用 |46| | | |
|--------------------|--|---|----|---|------------|--|---|----|---|
|长期资产: | | | | | 一年内到期的长期负债 |47| | | |
|--------------------|--|---|----|---|------------|--|---|----|---|
| 中长期贷款 |15| | | | 流动负债合计 |48| | | |
|--------------------|--|---|----|---|------------|--|---|----|---|
| 逾期贷款 |16| | | |长期负债: | | | | |
-------------------------------------------------------------------

续表
-------------------------------------------------------------------
| 资 产 |行次|美 元|折算汇率|人民币| 负债及所有者权益 |行次|美 元|折算汇率|人民币|
|--------------------|--|---|----|---|------------|--|---|----|---|
| 减:贷款呆帐准备 |17| | | | 长期存款 |49| | | |
|--------------------|--|---|----|---|------------|--|---|----|---|
| 长期投资 |18| | | | 保证金 |50| | | |
|--------------------|--|---|----|---|------------|--|---|----|---|
| 其中:合并价差(贷差以“-”号表示) |19| | | | 发行长期债券 |51| | | |
|--------------------|--|---|----|---|------------|--|---|----|---|
| 减:投资风险准备 |20| | | | 长期借款 |52| | | |
|--------------------|--|---|----|---|------------|--|---|----|---|
| 固定资产原值 |21| | | | 长期应付款 |53| | | |
|--------------------|--|---|----|---|------------|--|---|----|---|
| 减:累计折旧 |22| | | | 长期负债合计 |54| | | |
|--------------------|--|---|----|---|------------|--|---|----|---|
| 固定资产净值 |23| | | |其他负债: |55| | | |
|--------------------|--|---|----|---|------------|--|---|----|---|
| 固定资产清理 |24| | | |所有者权益: | | | | |
|--------------------|--|---|----|---|------------|--|---|----|---|
| 在建工程 |25| | | | 实收资本 |56| | | |
|--------------------|--|---|----|---|------------|--|---|----|---|
| 待处理固定资产净损失 |26| | | | 资本公积 |57| | | |
|--------------------|--|---|----|---|------------|--|---|----|---|
| 长期资产合计 |27| | | | 盈余公积 |58| | | |
|--------------------|--|---|----|---|------------|--|---|----|---|
|无形、递延及其他资产: | | | | | 未分配利润 |59| | | |
-------------------------------------------------------------------

续表
-------------------------------------------------------------------
| 无形资产 |28| | | | 外币报表折算差额 |60| | | |
|--------------------|--|---|----|---|------------|--|---|----|---|
| 递延资产 |29| | | | 所有者益合计 |61| | | |
|--------------------|--|---|----|---|------------|--|---|----|---|
| 其他资产 |30| | | | | | | | |
|--------------------|--|---|----|---|------------|--|---|----|---|
| 其他资产合计 |31| | | | | | | | |
|--------------------|--|---|----|---|------------|--|---|----|---|
| 资产总计 |32| | | |负债及所有者权益总计 |62| | | |
|-----------------------------------------------------------------|
|补充资料: |
| 拨付委托贷款资金: 万元 |
| 委托贷款应收未收贷款利息: 万元 |
| 催收贷款利息: 万元 |
-------------------------------------------------------------------
会计主管: 复核: 制表: 填表日期:

国家开发银行损益表
编制单位: 199 年第 季度 开财金第02表
---------------------------------------------
| 项 目 |行次| 美 元 |折算汇率| 人 民 币 |
|----------------|--|--------|----|---------|
|一、营业收入 | 1| | | |
|----------------|--|--------|----|---------|
| 利息收入 | 2| | | |
|----------------|--|--------|----|---------|
| 金融企业往来收入 | 3| | | |
|----------------|--|--------|----|---------|
| 手续费收入 | 4| | | |
|----------------|--|--------|----|---------|
| 汇兑收益 | 5| | | |
|----------------|--|--------|----|---------|
| 其他营业收入 | 6| | | |
|----------------|--|--------|----|---------|
|二、营业支出 | 7| | | |
|----------------|--|--------|----|---------|
| 利息支出 | 8| | | |
|----------------|--|--------|----|---------|
| 金融企业往来支出 | 9| | | |
|----------------|--|--------|----|---------|
| 手续费支出 |10| | | |
|----------------|--|--------|----|---------|
| 营业费用 |11| | | |
---------------------------------------------

续表
---------------------------------------------
| 汇兑损失 |12| | | |
|----------------|--|--------|----|---------|
| 其他营业支出 |13| | | |
|----------------|--|--------|----|---------|
|三、营业税金及附加 |14| × | | × |
|----------------|--|--------|----|---------|
|四、营业利润 |15| | | |
|----------------|--|--------|----|---------|
| 加:投资收益 |16| | | |
|----------------|--|--------|----|---------|
| 加:营业外收入 |17| | | |
|----------------|--|--------|----|---------|
| 加: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18| | | |
|----------------|--|--------|----|---------|
| 减:营业外支出 |19| | | |
|----------------|--|--------|----|---------|
|五、利润总额 |20| | | |
|----------------|--|--------|----|---------|
| 减:所得税 |21| |历史汇率| |
|----------------|--|--------|----|---------|
|六、净利润 |22| | | |
---------------------------------------------
会计主管: 复核: 制表:



1995年9月13日

关于发布《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实施准则第六号《基金从业人员资格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


关于发布《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实施准则第六号《基金从业人员资格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


各基金管理公司,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证券投资基金托管部:
为贯彻落实《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加强对基金管理公司、基金托管部基金从业人员资格的管理,规范证券投资基金(以下简称“基金”)的运作,切实保障基金持有人的合法权益,促进基金业健康发展,中国证监会制定了《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实施准则第六号《基金从业人员资格管理暂行规定》,现予发布,请认真遵照执行。
本规定实施前已通过中国证监会组织的有关基金从业人员考试并已在基金管理公司、基金托管部任职的工作人员,视为已取得基金从业人员资格,并补发基金从业人员资格证书。其他尚未通过中国证监会组织的有关基金从业人员考试的基金管理公司、基金托管部现有工作人员,须在2000年7月1日前取得基金从业人员资格。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对基金管理公司、基金托管部基金从业人员资格的管理,规范证券投资基金(以下简称“基金”)的运作,切实保障基金持有人的合法权益,促进基金业健康发展,根据《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及其他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基金从业人员包括下列人员:
(一)基金管理公司、基金托管部的高级管理人员及其助理人员;
(二)基金管理公司、基金托管部内设基金业务部门的正、副经理人员;
(三)基金管理公司的基金经理;
(四)基金管理公司的督察员;
(五)基金管理公司中从事研究开发、市场推介、销售、交易、基金财务、监察稽核、电脑管理等业务的专业人员;
(六)基金托管部中从事研究开发、清算交割、基金财务、交易监控、监察稽核、电脑管理等业务的专业人员;
(七)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国证监会”)认定的其他人员。
前款(一)项所称高级管理人员是指基金管理公司、基金托管部的总经理、副总经理以及中国证监会认定的其他人员;(三)项所称基金经理是指在基金管理公司中专门负责基金投资的专业人员;(四)项所称督察员是指在基金管理公司中负责公司监察稽核工作,并可以就监察稽核情况独立向公司董事长、中国证监会行使报告权的专业人员。
第三条 中国证监会依照本规定,负责对基金从业人员资格进行监督管理。
前款所称基金从业人员资格,包括基金从业资格、基金经理资格和高级管理人员的任职资格。
第四条 基金从业人员申请基金从业资格、基金经理资格的,应当由拟聘用单位按照本规定的要求,向中国证监会提交申请材料。中国证监会对申请人的材料进行审核,经审核符合条件的,核准其基金从业资格和基金经理资格,发给其资格证书。
申请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的,中国证监会除对其申请材料进行书面审核外,还可以对申请人进行考察、面谈。
第五条 中国证监会向社会公布取得基金从业人员资格的基金从业人员名单。

第二章 基金从业资格
第六条 基金管理公司和基金托管部正式聘用的基金从业人员,应当取得基金从业资格。
第七条 基金从业人员申请基金从业资格,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但经中国证监会批准的除外;
(二)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三)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以及行业规范,熟悉有关证券、金融法律、法规;
(四)品行良好,诚实信用,忠于职守,保守机密;
(五)具有大学财经、法律等证券相关专业专科以上学历;或具有其他专业专科以上学历,并有从事二年以上证券业务或三年以上其他金融业务的工作经历,具备证券、金融、法律等专业知识;
(六)通过中国证监会或其授权的机构组织的基金从业资格考试;
(七)中国证监会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八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申请基金从业资格:
(一)受过刑事处罚或重大行政处罚的;
(二)担任因经营不善破产清算或因违法被吊销营业执照的公司、企业的董事、总经理及其他高级管理人员,并对以上结果负有个人责任的;
(三)个人所负债务到期尚未清偿,且数额较大的;
(四)被中国证监会认定为证券市场禁入者的;
(五)中国证监会认定的不适合从事基金业务的其他情形。
第九条 基金从业人员申请基金从业资格,应当由拟聘任单位向中国证监会报送下列材料:
(一)中国证监会统一印制的申请表;
(二)学历、学位证明复印件;
(三)身份证复印件;
(四)基金从业资格考试证明复印件;
(五)拟聘任单位对申请人的推荐意见;
(六)中国证监会要求报送的其他材料。

第三章 基金经理资格
第十条 拟任基金管理公司基金经理的基金从业人员,除具有基金从业资格外,还应当取得基金经理资格。
第十一条 申请基金经理资格,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具有基金从业资格;
(二)有从事三年以上基金业务或五年以上证券业务的工作经历,具有丰富的证券分析、证券投资经验和良好的工作业绩;
(三)通过中国证监会或其授权的机构组织的基金经理资格考试;
(四)中国证监会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十二条 基金从业人员申请基金经理资格的,拟聘任单位除应当按照本规定第九条(一)、(二)、(三)项规定向中国证监会报送材料外,还须提交下列材料:
(一)基金从业资格证书复印件;
(二)基金经理资格考试证明复印件;
(三)中国证监会要求报送的其他材料。

第四章 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
第十三条 基金从业人员拟任基金管理公司、基金托管部高级管理人员的,应当由其拟聘任单位按照本规定的要求,向中国证监会报送材料,经中国证监会审核符合条件的,方可任职。
第十四条 基金从业人员申请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具有基金从业资格;或具有中国证监会认可的其他从事证券工作经历;
(二)有丰富的专业管理知识和经验,较强的管理工作和业务工作能力以及良好的管理工作业绩;
(三)拟任基金管理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的,应具有从事三年以上基金业务或五年以上证券、金融业务工作经历;
拟任基金托管部高级管理人员的,应具有三年以上银行工作经历;
(四)中国证监会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十五条 基金管理公司、基金托管部拟聘任高级管理人员的,除应当按照本规定向中国证监会报送第九条(一)、(二)、(三)项规定的材料外,还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基金从业资格证书复印件或从事基金业务、证券业务工作经历的证明;
(二)拟聘任单位推荐申请人员任职的意见;
(三)中国证监会要求报送的其他材料。

第五章 日常管理
第十六条 中国证监会对基金管理公司和基金托管部高级管理人员、基金经理的资格进行年检,对基金从业人员的从业行为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
第十七条 基金从业人员的基金从业资格、基金经理资格不因本人辞职、改变受聘单位等行为而失效;但取得基金从业资格、基金经理资格的人员连续十八个月未从事基金业务活动的,其资格自动失效。重新从事基金业务,应当按本规定要求的程序重新申请相关资格。
第十八条 基金管理公司、基金托管部需解聘高级管理人员的,应当事先经中国证监会同意并推荐新的人选;未经中国证监会核准任职资格的人员,基金管理公司、基金托管部不得委任其高级管理人员的职责。
第十九条 基金从业人员应遵守国家有关规律、法规及行业规范,诚实信用、勤勉尽责,不得从事以下活动:
(一)越权或违规经营;
(二)违反基金契约或托管协议;
(三)故意损害基金持有人或其他基金相关机构的合法利益;
(四)在向中国证监会报送的资料中弄虚作假;
(五)拒绝、干扰、阻挠或严重影响中国证监会依法监管;
(六)玩忽职守、滥用职权;
(七)泄漏在任职期间知悉的有关证券、基金的商业秘密;
(八)其他法律、行政法规以及中国证监会禁止的行为。
第二十条 基金从业人员不得在其他经营性机构兼职,不得从事与本职工作相关的其他任何以盈利为目的的活动。高级管理人员、基金经理在非经营性机构兼职的,应当报中国证监会备案;其他从业人员在非经营性机构兼职的,应当报聘任单位备案。
第二十一条 基金从业人员改变聘用单位,自其离开受聘单位之日起的三个月内,不得在新聘用单位从事基金投资业务。
第二十二条 基金从业人员离开原聘单位后,不得泄露原聘单位的未公开信息,不得为他人或自己侵占原聘单位的商业机会;高级管理人员和基金经理在离开原单位三个月内不得为自己或他人买卖原单位所管理、托管的基金仍持有的股票。
第二十三条 基金管理公司总经理离任时,公司董事会应当对其进行离任审计,审计结果报中国证监会备案;其他高级管理人员离任时,聘任单位应当对其进行离任检查,检查结果应当报中国证监会备案。
基金托管部的高级管理人员离任时,基金托管人应当对其进行离任检查,检查结果报中国证监会备案。

第六章 罚则
第二十四条 取得基金从业人员资格的基金从业人员,违反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本规定,除按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罚外,中国证监会可依照本规定,视情节轻重给予下列处罚:
(一)警告;
(二)暂停基金从业人员相关资格6个月至12个月;
(三)取消基金从业人员相关资格,自取消其基金从业人员相关资格之日起3年内不予受理其基金从业人员相关资格的申请;
(四)取消基金从业人员相关资格,并永久性不予受理其基金从业人员相关资格的申请。
第二十五条 基金从业人员有本规定第八条所列情形之一的,中国证监会取消其基金从业人员相关资格。
第二十六条 基金高级管理人员在任职期间因涉嫌违法、违规受到有关行政部门或者司法机关调查或审讯的,在调查和审讯期间,基金管理公司、基金托管银行应采取必要的措施,保证基金管理公司和基金托管部的正常运作,确保基金资产的安全,中国证监会也可根据情况暂停其基金从业人员相关资格。

第七章 附则
第二十七条 基金管理公司董事长的任职资格参照本规定对高级管理人员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八条 基金管理公司董事的任职应当经过中国证监会审核。
基金管理公司督察员的任免应当报中国证监会核准。
基金管理公司和基金托管部的总经理助理、部门经理及基金管理公司的基金经理的任免应当报中国证监会备案。
第二十九条 本规定由中国证监会负责解释。
第三十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版权声明:所有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京ICP备14017250号-1